21评论|假期高速电动车“人等桩”:既要救近火、也要引远水
“看着充电桩前面大排长队,比堵车还心焦。”
国庆中秋“双节”首日,某高速公路充电站仅4个充电桩在运转。王女士的电动车在充电站的队伍里挪了足足3小时,这也是千万新能源车主假期出行“人在囧途”的缩影。
这一天,全国高速公路充电量飙至1748.58万千瓦时,同比大涨41.95%,创下历史新高,而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预测,本次假期自驾出行将达18.7亿人次,占比八成,高峰时段高速车流量或破日均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峰值可能触及1400万辆。
假期高速充电难的背后是我国新能源车快速普及和充电需求集中爆发的矛盾。
数据显示,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1281.8万台,今年上半年桩车增量比优化至1:1.8,高速公路充电桩更是四年翻两番多,累计建成6.2万个充电停车位。
但对比激增的需求,这些供给仍显杯水车薪。国家电网监测显示,假期超三分之一高速充电桩处于满负荷运转,京沪、广深周边服务区早早开启“叫号充电”,有车主拿到号时发现,前方还排着十几辆车。


回溯历史数据更能看清趋势。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高速电动汽车充电量达7215.27万千瓦时,日均1030.75万千瓦时,较当年“五一”增长34%、较2023年国庆增长80%。仅一年时间,2025年假期首日充电量就接近2024年日均水平,需求增速远超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结构性矛盾愈发凸显。
车主的“充电焦虑”,本质是短期潮汐冲击与长期供需失衡的叠加。
面对这一困境,“救近火”的应急措施已在多地落地见效。
例如,在江苏,30个重点繁忙服务区提前部署移动充电机器人服务新能源车。在贵州,移动储能充电机器人引入高速公路,用“桩找车”的模式打破了固定车位限制,为潮汐需求提供了动态缓冲。
除了技术创新,运营机制调整也在发挥作用。部分地区通过动态设置SOC(电池剩余电量)充电上限,缩短单辆车充电时长。运营商将默认充电上限从100%调整为80%,帮助车主尽快满足续航需求后即可离场,提升充电桩整体利用率,缩短后续车辆等待时间。同时,车企与平台联合推出充电导航服务,实时显示周边服务区、高速出口5公里内充电站的排队情况,引导车主错峰补能。
表面看,充电难源于“车多桩少”,但深层矛盾在于,高速充电桩具有明显的峰谷差异,“假期忙成狗,平日闲成摆设”带来投资难、回报慢的难题亟待解决。
因此,破解假期高速“人等桩”既要解决短期矛盾,更需“引远水”,用长期规划破解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层桎梏。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部门在《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中也提到,电网企业应加强大功率充电设施的用电保障,重点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用电容量,降低电力引入成本,缩短电力扩容周期。《通知》还提出,要适时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功率充电应用城市与高速走廊,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长期破局还需多维互补。
一是推动均衡布局,在高速服务区按超充+快充的梯度配置,同时在服务区5公里辐射圈布局慢充补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补能问题;二是优化收益结构,例如结合服务区餐饮、购物等增值服务,让充电场站从单一补能设备变为流量变现节点,解决投资收益问题。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下乡进程中,欠发达地区乡镇面临的电力、变压器资源不足问题,也需纳入长期规划。若仅聚焦高速场景,而忽视下沉市场基础设施短板,未来充电难可能从假期高速向日常乡镇蔓延。而唯有将高速快充网络与城乡充电网络统筹推进,才能帮助广大新能源车主缓解假日出行的补能焦虑。
“双节”高速上的充电长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必经阵痛。因此,既要用应急措施缓解当下焦虑,更要用长效机制筑牢产业根基。唯有如此,才能让新能源车真正跑通高速路。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21评论|假期高速电动车“人等桩”:既要救近火、也要引远水
- 光明日报:高校开设“带娃”专业,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 公募名将调仓动向曝光 顺周期板块成新焦点
- 赛艇世锦赛女子双人双桨,中国组合陈云霞/张灵摘银
- 恩格尔系数稳定降至30%以下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近半专家解读:最新社会民生统计报告有何深意?
- 成立12年来首次降费,天弘余额宝宣布托管费下调0.01%
- 工信部等七部门: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
- 转让价328元/股!大牛股董事长拟套现37.49亿元 29家机构抢筹
- 半导体芯片股午后大幅回落!这一领域迎密集利好催化 14股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 假期外围市场太热闹!A股明天怎么走?分析来了
- 微信又更新了!撤回消息有大变化
- 再迎丰产时刻!“种地课代表”秋收正酣
- 国庆档票房破10亿元!多家上市公司布局
- 岚图汽车拟赴港上市 2024年毛利率21% 跻身行业前列
- 深圳夜送外卖、迪拜拿资质!美团无人机5年送出60万订单 能否成为外卖“大杀器”?
- 多家A股公司披露H股上市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