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袁亚湘、吴国盛对谈:先见人,后见人工智能,莫言、袁亚湘、吴国盛对谈:先见人,后见人工智能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曾玥)中国人民大学首场“科学、哲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协同之道对话会”23日在北京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与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聚首对谈。
人,是三位嘉宾在这场关于人工智能(AI)的对谈中强调的核心。
莫言认为,AI的文学创作能力建立在人类既有的创造之上,有了无数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并将他们的作品输入到数据库里重新调配组合生成文本,才有了AI的“创作能力”。
“AI的进步依赖于艺术家们的新创造,通过将新的原创作品不断补充到数据库里,AI才能够与时俱进,跟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所以原创始终是AI发展进步的源动力。”莫言说。

从数学领域出发,袁亚湘对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互动持乐观态度。“汽车比我们跑得快,不等于汽车比我们强。AI或许在某些方面比人类强,但它归根结底基于模型建立,背后是人类数学的突破。”
而在吴国盛看来,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每一项新技术出现伊始,往往都有担忧相伴而生。技术每向前一步,都会经由人类社会的检验,因此不必过分担忧。“但如果不当使用AI,致使人‘躺平’、懒惰、道德下滑,让人过度依赖它进行思考,这才是需要担忧的。”
在科技发展中看见具体的人——三位嘉宾围绕这一观点的阐释将对谈推向高潮。
从记忆里老师身上的“肥皂味”讲起,莫言说,“活人感”和“人味”见于文学、也见于科学,能激发人类文学创作和科学进步的灵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科学最终的核心也是人。如果人都不存在了,那所有的学问都没有意义。”他由此提出,科学发展须有法律法规与之相配,例如规范要求AI生成的各类产品都打上不可磨灭的“胎记”,以助人分辨真伪,鼓励原创,保持学术公正。
9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首场“科学、哲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协同之道对话会”在北京举办。图为莫言发言。王紫儒 摄吴国盛认为,即便讨论“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的命题,其原点亦在于“人怎么思考”。“这是哲学问题,根本在于人能否透彻地认识自己。”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吴国盛援引其言指出,科技可能产生人类通往幸福的道路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道路,也不是幸福本身。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爱、秩序、正义等人类基本价值永恒,连接过去、塑造未来。
“我相信人类除了有科学方面的智慧之外,还有法律、道德、价值方面的智慧,并用这样的智慧来控制科学有序发展,遏制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副作用。”莫言说。(完)
- 猪价继续下滑 广东猪价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 文旅观察:浙江小镇如何破解“旺季依赖症”?,文旅观察:浙江小镇如何破解“旺季依赖症”?
- 西藏拉萨举办音乐节 传统与现代交融点燃高原之夜,西藏拉萨举办音乐节 传统与现代交融点燃高原之夜
- 2025年国庆档影片多元化竞逐 《志愿军3》《震耳欲聋》等获高满意度评价,2025年国庆档影片多元化竞逐 《志愿军3》《震耳欲聋》等获高满意度评价
- 舞剧《醒·狮》开展联排 将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舞剧《醒·狮》开展联排 将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破14亿,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破14亿
- “数字敦煌”加载自动化和智能化,“数字敦煌”加载自动化和智能化
- 2025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在北京艺术中心开幕,2025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在北京艺术中心开幕
- 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京开幕 探索“戏曲+”融合发展模式,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京开幕 探索“戏曲+”融合发展模式
- 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今日上映 三部曲完整再现抗美援朝战争,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今日上映 三部曲完整再现抗美援朝战争
- 2025北京长城文化节怀柔黄花城水长城专场启动,2025北京长城文化节怀柔黄花城水长城专场启动
- 剧场探秘古蜀文明 儿童剧《“谜”人的三星堆》在京首演,剧场探秘古蜀文明 儿童剧《“谜”人的三星堆》在京首演
- 真英雄真故事谱写谍战传奇 《沉默的荣耀》开播,真英雄真故事谱写谍战传奇 《沉默的荣耀》开播
- 《碗礁瓷语——碧波启封的丝路时光舱》展览在西安博物院开幕,《碗礁瓷语——碧波启封的丝路时光舱》展览在西安博物院开幕
- 吴桥搭“桥”,河北如何借杂技“桥”通世界?,吴桥搭“桥”,河北如何借杂技“桥”通世界?
- 网文创作或不再拼想象力?学者:将更依赖个人“记忆体”,网文创作或不再拼想象力?学者:将更依赖个人“记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