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管理方打响“反对”智驾第一枪,不成熟的车就别霍霍啦!
“在高速上提前2秒才识别到障碍物”“AEB未触发”……前段时间安徽高速上那起惨烈的车祸让人触目惊心,一辆开启了智驾的汽车,直接撞上了护栏后起火燃烧,最终仅剩车架,车上三条年轻宝贵的生命就这样被夺走。
事故发生不久,网上就立马炸开了锅,有骂智驾不成熟、把人当小白鼠的,也有人认为是驾驶员操作不当才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虽然有不少米粉觉得这事和智驾没关系,但若是有开高速的朋友会发现,目前多个高速电子屏上都打出了“谨慎使用智驾”的警示标语。

不得不承认,自从智驾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在开车上面确实给予了很多人帮助。比如说在高速路上连续好几个小时,这时候手和脚以及神经都开始衰弱,而智驾的介入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开车的疲劳。又比如说新手司机不会倒车、停车入库,这时候自动泊车便可以解决这样的尴尬,提高咱们的停车效率。
2025年,智驾更是进入了“军备竞赛”之中。除了特斯拉FSD入华让智驾行业掀起了不小的水花,国内围绕着“高阶智驾”“智驾平权”的激烈竞争也拉开了序幕,诸多车企都开始将高阶智驾下放到更便宜的车型,甚至跌破10万级别。
然而,在车企们纷纷把其当作卖点之后,各种夸张的营销也随之而来。“全场景智能驾驶”“全国都能开”“端到端智驾”等等,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词汇,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只要开启智驾,咱们就能放任车不管了,即便是躺在驾驶座上睡觉,车子也会自己乖乖开到目的地,想想是不是真的很高科技?
这还真不是“空口无凭”。根据消费者心理研究机构的最新调查显示,62%的新能源车主存在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系统的现象,其中年轻群体占比高达78%。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的驾驶者都很信赖智驾。
可现实呢?不少所谓的高阶智驾一遇到复杂情况就傻眼,有时候甚至下匝道都摇摆不定,这哪儿是什么“智驾”,说是“智障”也不为过。而前段时间安徽高速上发生的碰撞起火事件,也是因为其纯视觉方案在夜晚的识别率急剧下降,直到碰撞前2秒才提醒驾驶者接管车辆,这个时候没几个人能反应得过来。
所以别看那些“宣传语”说得多炫酷,市面上的几乎全部智驾都还停留在L2级。啥是L2级呢?简单来讲就是可以帮你控制加速、减速和转向等操作,但驾驶员仍然不可以当甩手掌柜,需要随时准备抓稳方向盘。而车企硬是把这些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等到出事后又急着撇清关系,这难道不是把大家当成“小白鼠”吗?
目前看来,智驾开始逐渐“烂大街”。但这背后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儿,当不到10万的车都可以开启高阶智驾,其实就是车企们放弃了对“安全冗余”的追求,比如说不用激光雷达,少了这些高算力,性能机会差很多,而这些都会加大行车的危险,这何尝不是车企的一种不负责呢?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高速管理方打响“反对”智驾第一枪,并不是全盘否定智驾。而是希望消费者都应该更深刻的认知智驾,不要被资本和营销包装出来的巨大泡沫所蒙蔽,毕竟在真正的自动驾驶到来之前,我们依旧不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电脑去控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校准周期延长后如何验证装置是否仍能准确监测电能质量?
- 椭偏仪在半导体薄膜厚度测量中的应用:基于光谱干涉椭偏法研究
- DIY 流体模拟吊坠(一):理论与第一个吊坠的制作
- Pico2-ICE FPGA开发板的应用示例
- 润石科技推出单通道高侧LED驱动芯片RS3700-Q1
- 川土微电子推出CA-HP6242低功耗高速运算放大器
- 为什么200元出头的OrangePi RV2可能是树莓派的劲敌?
- 节能生产PLC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 “人工智能+”行动重磅发布!ElfBoard助力嵌入式教育智能化升级
- 地铁隧道病害智能巡检系统——机器视觉技术的深度应用
- NVIDIA Jetson Thor为什么是物理AI与人形机器人的卓越平台
- 安科瑞零碳园区解决方案:以“智慧能碳管理”驱动园区净零转型
- 技术解析:物业物联网系统的3000+协议兼容与边缘计算网关设计
- 同惠TH510系列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
- 中国证券报专访深圳传感器上市公司安培龙:用汽车传感器创新突围,力争全球领先
- 套刻精度已达2μm,芯碁微装直写光刻设备获头部封测企业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