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讯 I 导热材料对热阻的影响
在电子器件(如导热材料或导热硅脂)上涂覆导热材料的目的是帮助发热器件加快散热。此举旨在降低器件每单位电能耗散所产生的温升。衡量每功耗所产生温升的指标称为热阻,而给器件涂抹导热材料的目的正是为了降低元件的热阻。
本文将简要解释热阻的概念,并介绍导热材料的特性如何影响热阻。
导热材料和热阻
导热材料一词源自它在器件上发挥的作用,也被称为导热填充物。将导热材料涂敷于器件表面,并在机械压力作用下将散热器安装到器件上时,导热材料会填充器件与散热器接触面之间的微观间隙。换言之,界面处的空气被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取代,从而能高效地将热量传导至散热片。通过在器件与散热器之间建立高效导热路径,可最大化两者之间的热通量。
由于空气导热性较差,通过在压力下涂覆导热材料,排出空气,可显著提升接触界面的整体导热性能。最终形成的导热材料与空气体积占比将决定界面的热阻值。该值可用于预测导热材料对器件热阻的影响(见下文)。
热阻预测
在实际器件中,热阻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用于定义温升的环境温度。在元器件产品手册中,封装材料的热导系数几乎从不会出现在材料特性或封装数据表中。通常取而代之的是标注器件两个特定区域或部分之间的实测热阻值。
为了预测带散热器的器件热阻变化,封装到环境或裸片到环境的热阻值扮演重要作用。裸片到封装的热阻可能非常低,这意味着热量能轻易从裸片器件传导至封装外壳。但封装到环境的热阻值(尤其是环氧树脂基封装)可能会非常高。下表列出了不同器件封装的典型热阻值范围:
可使用一个简易模型,基于空气与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来评估封装热阻的变化。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空气和热界面材料(TIM)的导热系数来计算封装至环境的热阻:
分别计算空气暴露部分和 TIM 暴露部分的封装至环境热阻。
接下来计算这两个数值的差值,即可得知导热材料(TIM 层)降低热阻的程度:
分别计算空气暴露部分和 TIM 暴露部分的封装至环境热阻。
运用该公式的难点在于确定导热材料与空气的体积比,该比值可能介于 10:1 至 1000:1 之间,甚至更大。具体数值还会因导热膏类型而异;某些多孔导热垫片的比值较低,而导热膏能高效填充元件与散热器接触面的微观间隙,其比值可能高出许多。
哪种导热材料效果最佳?
通过上述一维模型分析可知,决定哪种导热材料最能有效降低热阻的关键因素有四个:
1
导热材料的成分,决定了其导热系数
2
组装工艺过程,决定了空气及填充材料比例
3
导热材料涂覆区域的大小
4
导热材料涂覆/完全固化后的厚度
由于系统中存在许多变量,很难对所有导热材料的效果做出笼统的比较性论断。导热材料选择通常不以热阻变化为主要考量,而是基于其他工程特性,如是否可以重工、清洁度、组装成本、脱气性等。选定材料后需通过原型组装验证,方可投入量产。
该流程本身并无问题,除非发现最初选用的导热材料无法提供足够的散热效果。为此应当采用包含热传导与气流分析在内的综合热仿真方案,以确定关键元器件的目标热阻要降低到什么程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设定系统必须满足的新标准,并将其作为性能目标,而非仅关注成本或组装工艺。对于高可靠性设计而言,这可能是一种更优的策略。
如需全面分析系统热特性,Cadence Celsius Thermal Solver支持各个方面的热分析,是第一种专为电气与机械工程师设计的热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 IC 封装、PCB 和电子系统中的热问题。它采用创新的大规模并行求解器技术,仿真速度比传统热仿真器最高可快10 倍,同时显著减少内存使用。它包括一个强大的有限元分析(FEA)场求解器,用于分析复杂固体结构中的瞬态和稳态以及热传导,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引擎进行对流和辐射热传递分析。
- 技术资讯 I 导热材料对热阻的影响
- 智慧水利物联网解决方案: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平台
- 智锐通 HLC-6009:重塑移动 C 型臂性能新标杆
- 差分探头输入范围解析
- 凡亿Allegro Skill辅助功能之快速设置快捷键
- 倾佳电子:自举电路的深度解析与核心元器件选型指南
- 智多晶SerDes 2.0 IP介绍
- NVIDIA从云到边缘加速OpenAI gpt-oss模型部署,实现150万TPS推理
- ZHS3230防爆相机厂家说屏幕能翻转向上 180°翻折 , 向下 45°翻折
- 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用于实时环境监测的自供电和自校准传感系统
- 光储系统如何避免逆流风险?安科瑞ADL200N/ADL400N无线监测方案详解
- 2.69亿元,国产MEMS射频芯片厂商新声半导体获战略融资,BAW滤波器出货量国产第一!
- 智能化带宽分配技术——数采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
- 暗蓝评《西方宇宙观念的变迁》丨救现象还是救灵魂
- 夜读|想念老家窑洞的清凉
- 新任中国驻泰国大使张建卫抵泰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