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英文书信首次系统整理出版,林徽因英文书信首次系统整理出版
中新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林徽因写于1935年至1940年的大批英文书信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部分书信由林徽因外孙女、梁再冰之女于葵编注,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收录于《林徽因全集·英文书信卷(一九三五—一九四〇)》之中。

林徽因,生于1904年6月10日,卒于1955年4月1日。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在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建筑学家,中国新诗创作的开拓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先行者与奠基人之一。
这批珍贵的书信绝大多数从未发表。主体部分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美国好友费慰梅、费正清的,也有同时期林徽因致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主任科伊尔的书信,并包括作为附录呈现给读者的梁思成致费正清、费慰梅书信,以及科伊尔致林徽因等人的书信。
这批书信所蕴含的信息量巨大,详细记录了中年林徽因的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思想观念、家国情怀;也从知识分子的视角,展现了山河破碎之际国家的政治、民生状况,对研究林徽因、梁思成生平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绝大多数林徽因手稿没能保存下来。目前存世的少量林徽因中文手稿大都十分零散,不成系统。但值得庆幸的是,林徽因写给好友费慰梅、费正清的书信手稿,在费慰梅的悉心整理下一直保存至今。它们与梁思成、金岳霖写给费慰梅、费正清的书信以及两费写给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的部分书信底稿收藏在一起,这是目前唯一成体系保存下来的林徽因手稿。
这批书信的通信时间起自1935年春,终至1948年冬,时间跨度长达十三年。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林徽因全集·英文书信卷(一九三五—一九四〇)》中正式发表了林徽因1935年至1940年间致费正清、费慰梅的书信,不久也将出版林徽因1941年至1948年间致费正清、费慰梅的书信,将十三年间的通信记录完整呈现给广大读者和研究者。
这批书信不仅数量巨大,所富含的历史信息也十分丰富,且大多从未发表。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林徽因英文书信,是这批书信首次完整面世。从这些书信中,读者可以看到林徽因、梁思成与费正清、费慰梅以及许多中国友人的交往细节,了解林徽因的家庭状况、成长经历,感知林徽因的渊博学识和广泛趣味,理解林徽因对待友情、爱情、历史、现实的态度,体味林徽因深刻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与此同时,以林徽因的个人视角,从一个侧面向读者呈现了她所处的时代的社会面貌、重大事件以及知识分子的生存与思想状况,具有不可估量的多重价值。
这批珍贵的书信,大多数是写信人用钢笔写在信纸上,少部分用打字机打印,写信人签名。夹杂在信中的,还有少数林徽因未曾发表的诗作。鉴于这批书信基本系手写英文,出版社在誊录之后,又对原稿中存在疏漏的个别字词、表达进行了订正。全书采用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对照的方式,以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林徽因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林徽因全集》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卷,戏剧、翻译、日记、中文书信卷,英文书信卷和建筑、美术卷,其中英文书信卷,建筑、美术卷根据写作时间和内容,又在卷中分册,大量内容系首次面世。目前,除林徽因1941年至1948年的英文书信外,其他卷册已经先后出版。(完)
- 神秘的《禹迹图》,藏着哪些历史信息?,神秘的《禹迹图》,藏着哪些历史信息?
- 京港大学生齐聚故宫博物院 共话双城文化交流,京港大学生齐聚故宫博物院 共话双城文化交流
- 从文化守护者到社会创新引擎 广西博物馆驱动城市文化新活力,从文化守护者到社会创新引擎 广西博物馆驱动城市文化新活力
- 浙江安吉原创音乐剧《不负青山》即将首演,浙江安吉原创音乐剧《不负青山》即将首演
- 出版社与科技馆深度合作 共推科普丛书《你好!前沿科技》,出版社与科技馆深度合作 共推科普丛书《你好!前沿科技》
- 《布达拉宫·姜氏古茶》新书在拉萨发布:藏茶文化见证民族交融,《布达拉宫·姜氏古茶》新书在拉萨发布:藏茶文化见证民族交融
- 从“看”到“玩” 青城博物馆里的古今交响,从“看”到“玩” 青城博物馆里的古今交响
- 河北曲周发现明代石碑 距今已有400年历史,河北曲周发现明代石碑 距今已有400年历史
-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展”在西夏陵博物馆开幕 两大世界文化遗产开启跨时空对话,“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展”在西夏陵博物馆开幕 两大世界文化遗产开启跨时空对话
- 浙江文化观察:博物馆文创如何持续圈粉?,浙江文化观察:博物馆文创如何持续圈粉?
- 舞剧《孩儿枕·家和兴》现雅宋市井烟火 将亮相“荷花奖”终评,舞剧《孩儿枕·家和兴》现雅宋市井烟火 将亮相“荷花奖”终评
- 总有一种温暖的力量照耀我们“沐光而行”
- 从戏台到“竖屏” 秦腔转身成西安微短剧产业新亮点,从戏台到“竖屏” 秦腔转身成西安微短剧产业新亮点
- 这位哈佛辍学生骑了50年单车在纽约街拍
- 德国泡泡:一场充满悬念的旅程与体系性失灵的德国(下)
- 第五届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